WEFV2626EFCEYYYB15VEF

 

內容簡介

  12~18世紀臺灣史╳100+幅古地圖
  從世界的視角再一次重新認識臺灣

 
  ▉隨書贈.超大尺寸古地圖海報3幅 ▉
  【書衣海報】17世紀《卑南圖》57.6×51cm
  【拉頁正面】16世紀《世界圖》73.5×50cm
  【拉頁背面】19世紀手繪《臺灣輿圖》76.5×37.5cm

  中國古地圖首次出現的流求,是臺灣,還是琉球群島,抑或兩者皆是?
  葡萄牙海圖上的臺灣是Fremosa(福爾摩沙),還是Lequio pequeno(小琉球)?
  世界認識臺灣的第一印象,居然是兩島式甚至三島式臺灣?
  都是白銀惹得禍?西班牙與荷蘭的貿易之戰!
  《卑南圖》是黃金尋寶圖?臺北湖真的存在過嗎?

  ★本書收錄超過100張世界&臺灣古地圖,從地圖中抽絲剝繭,
  精采呈現12~18世紀臺灣所處的世界舞臺與開發腳步★

  ▍古地圖年代:1100年(宋朝)~1753年(清朝)▍
  ▍古地圖來源:世界各國航海圖、亞洲海圖、各朝方志或地圖集、臺灣區域圖 ▍
  ▍縱橫臺灣開發史:北宋、南宋、明朝、西班牙、荷蘭、明鄭、清朝 ▍

  臺灣自古就是亞太貿易轉運據點。
  從西班牙、葡萄牙「南洋-中國-日本」貿易路線的主要航標、
  大明、明鄭與荷蘭東印度公司的角力到日本初期的南洋跳板……
  不只是中國歷朝對臺灣的治理,西方諸國或是東方鄰國為了獲取利益,
  紛紛想占據臺灣這個戰略及經濟要地。
  然而,想要抵達、了解、運用、甚至占領一個地方,地圖扮演了關鍵的角色。
  100幅古地圖,承載了執政者的經營目的、繪圖者的視角與使用者的解讀,
  也代表了那個時代的歷史與真相。

  《被誤解的臺灣老地名》獲獎作家陸傳傑,
  精心蒐集超過100張西洋與東方繪製的古地圖,
  深入解讀、抽絲剝繭、逐步推演,一一揭露與臺灣有關的歷史&地理謎團。
  不論是因地圖而起,或是因地圖而解,
  地圖之中隱藏的訊息,比你我想像的更多。透過100幅
  世界──>亞洲──>臺灣古地圖,
  我們從世界的視角再一次重新認識臺灣。

本書特色

  1.這是第一本全書以世界&中國古地圖為證據,討論臺灣如何進入世界舞臺的書。
  2.收錄精美且豐富的古地圖,研究典藏皆宜:本書蒐羅超過100幅世界古地圖、中國古地圖、相關插畫、老照片等。
  3.引用豐富的史料、地圖證據:作者豐富的經歷與長年研究,文字深入淺出,讓讀者跟著他的思路,重新建構對「臺灣&世界史觀」的理解與想像。
  4.圖解說明清晰易懂:每幅地圖除了圖說,搭配拉線說明、局部放大等版面設計,讓讀者一眼就能掌握地圖的重點與特色。

名人推薦

  呂捷(歷史教師、暢銷作家)
  涂豐恩(「故事」創辦人)
  莊德仁(建國中學歷史教師)
  謝金魚(歷史小說家)
  --按姓名筆劃排序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陸傳傑


  ★曾任大地地理雜誌總編輯,榮獲金鼎獎雜誌編輯獎。
  ★耕耘台灣地名學、古地圖領域10餘年,著有:
  《裨海紀遊新注》(榮獲圖書綜合類金鼎獎、小太陽獎)
  《圖說台灣地名故事》(榮獲好書大家讀年度好書獎)
  《被誤解的台灣老地名》(榮獲好書大家讀年度好書獎、國一新生閱讀計畫選書)
 

目錄

【前言】一窺歐洲古地圖中〈臺灣創世紀〉的混沌亂象

■Chapter1
1098~1266年
中國古地圖首次出現的流求
是臺灣?還是琉球群島?抑或兩者皆是
◆「琉球」名稱是明代以後才確立的
◆「流求」是臺灣還是沖繩,在明代之前可能沒有嚴格的區分
◆伊能嘉矩的「一脈相承」論點,史料無法證明
◆幾乎可以推斷唐十道圖中的流求國就是臺灣

■Chapter2
1502~1508年
臺灣在歐洲古地圖的首部曲
托勒密《地理學》中的東亞
◆托勒密《地理學》開啟了現代地圖學的革命
◆想了解歐洲古地圖中的臺灣,必須先從發現中國與琉球的航路著手
◆為歐洲引薦兩個新大陸:美洲與中國

■Chapter3
1461~1631年
明初輿圖上的「琉球」為什麼長得像臺灣?
◆為什麼明代輿圖中的「琉球」和臺灣的輪廓、大小神似?
◆中山國之所以被稱為「琉球」,是冊封使楊載「忽悠」來的?
◆徐曉望的說法真能解釋明代輿圖中的「琉球」那麼像臺灣?

■Chapter4
1502~1529年
擺脫托勒密的千年魔咒
葡萄牙人第一次邂逅Lequio
◆Lequeo是敲開中國貿易大門的通關密語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的負責任地圖

■Chapter5
1550~1568年
是Fremosa還是Lequio pequeno?
葡萄牙海圖上的奇異錯誤
◆第一幅畫出福爾摩沙的西方地圖
◆這樣也行?!用一張地圖瓜分世界
◆兩個琉球與北回歸線的疑點
◆把河口看成海峽,臺灣變成三個島
◆地圖出版業崛起,三島式臺灣傳遍歐洲

■Chapter6
1561~1605年
大明朝兩幅海防輿圖
終於將臺灣從琉球國區分出來!
◆大明朝驚醒!原來臺灣是「野人島」?
◆拍板定案!明代的小琉球就是臺灣
◆中國史上最早的臺灣通

■Chapter7
1569~1590年
《寰宇概觀》地圖集出版暢銷,
歐洲人最初認識的臺灣是兩個島……
◆地圖商業出版崛起
◆麥卡托開啟現代製圖學
◆16世紀最暢銷的歐提留斯《寰宇概觀》地圖集
◆山寨版古地圖出現獨一無二的錯誤
[BOX]福爾摩沙為何出現在大琉球與小琉球之間?

■Chapter8
1591~17世紀初
「高砂」たかさご與Fermosa的碰撞
江戶幕府朱印船航海圖上的臺灣
◆豐臣秀吉的野心,從改地名開始?
◆原來一切都是雞頭籠?
◆最後的高砂

■Chapter9
1590~1631年
變化多端的臺灣島
16、17世紀歐洲地圖最離奇的錯誤
◆臺灣從兩島變成三島
◆西方地圖各派形式大融合
◆不知從哪來的「微小琉球」
[BOX]西方地圖上臺灣島形變化史

■Chapter10
1591~1598年
拜豐臣秀吉的野心之賜,
17世紀之前最優秀的臺灣地圖
◆臺灣島像是被咬了一口的「可口奶滋」
◆既然豐臣秀吉已死……

■Chapter11
1569~1785年
《坤輿萬國全圖》開啟東西方地理訊息交流
而臺灣卻變成兩個名稱?
◆東西方地理信息大融合,臺灣卻反而愈錯愈大
◆杜拉多+布朗休斯+明代輿圖=利瑪竇的臺灣?
[BOX]利瑪竇參考了歐提留斯的《世界圖》嗎?

■Chapter12
1622~1944年
荷蘭人前進臺灣第一站
澎湖究竟有幾座紅毛城?
◆曹永和為何沒有引用克倫繪製的《澎湖島海圖》?
◆克倫的《澎湖島海圖》為何遺漏了風櫃尾紅毛城?
◆認定「天啟明城」的關鍵在於規模大小
◆嘉慶年版手繪《臺灣輿圖》透露的玄機
◆被荷蘭人遺忘的城堡?

■Chapter13
1625~1683年
17世紀「北港」是FORMOSA的另一個通稱?
◆終於知道臺灣是「一座」島
◆因為荷蘭人坐的船叫北港?
◆因為中國船員說是北港?

■Chapter14
1636~1724年
第一幅登上世界舞臺的臺灣全島圖
◆臺灣最早與世界掛鉤的全島圖
◆所有政績都在一張半吊子的臺灣地圖上?
◆從哪冒出來的皇冠山?而且還會移動?
◆破解臺灣古地圖,素民學者功不可沒

■Chapter15
1640~1728年
荷據時期《卑南圖》是黃金尋寶圖?
◆中西合璧的臺灣地圖
◆卑南圖=藏寶圖?X點在哪裡?
◆都是白銀帝國惹的禍?

■Chapter16
1626~1778年
臺灣島第一城──熱蘭遮城,VOC所屬城堡最奇特的案例
◆熱蘭遮城的稜堡形制是西方殖民的印記
◆荷蘭人為什麼將大員市街與熱蘭遮城分隔開來?
◆大員市街為何成為熱蘭遮城防禦的對象?
◆稜堡如何發揮防禦功能?x
◆熱蘭遮城為何如此怪異?
◆熱蘭遮城的最後一塊拼圖
[BOX]《大員鳥瞰圖》的版本源流
[BOX]歐洲城市從哥德式城堡到稜堡防禦的轉變
[BOX]熱蘭遮城城堡構造演變

■Chapter17
1626~1668年
成也白銀,敗也白銀!
◆西班牙與荷蘭的貿易之戰
◆白銀與生絲交織的黃金航道
◆始於白銀,終於白銀的殖民時代
[BOX]雞籠大事記

■Chapter18
1636~1921年
倒風內海、臺江內海
滄海變桑田最佳見證!
◆400年前的臺南海岸線
◆臺南獨有的海上鯨背
[BOX]從古地圖看臺南海岸線變遷

■Chapter19
1654~1734年
大臺北歷史文獻的起點
◆荷據時代最詳細的大臺北地圖
◆記錄北臺灣平埔社群歷史的珍貴資料
◆臺北平埔族其實不叫「凱達格蘭族」?!
[BOX]臺北曾經有座湖?
[BOX]從古地圖看大臺北發展
 

作者序

以古地圖,訴說臺灣走入世界舞臺的故事

陸傳傑


  1950年代末,鄭成功復臺三百週年將近,陳正祥等著名的史地學者號召學界撰述相關的史學著作,以紀念此一偉大的歷史時刻。其中年輕且自學出身的曹永和以〈歐洲古地圖上之臺灣〉一文響應了此一號召。〈歐洲古地圖上之臺灣〉發表距今已歷半個多世紀,哲人亦遠遊數載,至今仍是這個領域無可取代的著作。

  河圖洛書是中國史學上的傳說,左圖右史則是中國史學的傳統,在官修史書的同時,歷朝歷代都有學者致力於歷史地圖集的出版。曹永和撰寫〈歐洲古地圖上之臺灣〉,以做為臺灣前荷蘭時代、荷蘭時代歷史的「左圖」,意圖是十分明顯的。他希望在深入臺灣早期歷史研究的同時,有一套較完整的地圖資料,為歷史研究提供更準確的地理信息,這應該是曹永和撰寫該文最主要的用意。

  曹永和撰寫〈歐洲古地圖上之臺灣〉一文時,條件十分有限,文中列舉的絕大部分古地圖應該都是得自於國外的學術刊物,並非原圖甚至復刻本。從圖面不甚清楚的印刷品上,探討比例微小的臺灣島,困難程度是可想而知的。

  〈歐洲古地圖上之臺灣〉一文做為研究臺灣前荷蘭時代、荷蘭時代歷史的「左圖」其實只提供了一半的地理信息,另一半必須是來自中國方面的古地圖。臺灣這方面的權威應該是英年早逝的夏黎明教授。前荷蘭時代中國方面的古地圖,在了解當時臺灣地理信息的重要性,應該是不低於歐洲的古地圖。單單是從臺灣古名之一的「小琉球」,就可發現歐洲古地圖其實是從羅洪先的《廣輿圖》獲得這方面的地理信息。

  我常想如果有人能整合曹永和與夏黎明的研究成果出版一本那個時代的臺灣歷史地圖集,該是一件多麽有意思的事。因為臺灣現代社會的起點始於那個年代,對臺灣而言,那是臺灣現代社會的「創世紀」。

  了解臺灣現代社會的「創世紀時代」需要一本結合中、歐古地圖圖檔的歷史地圖集,但是目前臺灣關於歷史地圖集的著作和出版還十分有限,屈指可數,更遑論結合中、歐古地圖圖檔的歷史地圖集。

  自1960年以來,臺北市文獻會出版過兩本臺北歷史地圖集,但第二本1992年版的《臺北古今圖說集》嚴格地說,並不能算是歷史地圖集,而高雄市政府文化局出版的兩本高雄歷史地圖集質量明顯要優於臺北市。奇怪的是,在一般人的眼中,高雄還只是個文化沙漠。

  我第一本關於地圖與地名的書是2000年出版的《臺北老地圖散步》。這本書的內容很單純,就是將臺北市的老地名標註在12張最新繪製的臺北市分區地圖上,地圖的邊欄上介紹每個老地名的源流。除了地圖還附錄了一本由「三劍客」,鄧南光、張才和李鳴雕,以及鄭桑溪拍攝的老臺北攝影集。後來我又寫了一本關於日本時代臺灣老地圖的書《太陽帝國的最後一塊拼圖》。我真正的企圖是完成一部臺灣歷史地圖集,前述兩本關於地圖的著作都是在為此做準備。

  南天書局是臺灣古地圖最重要的出版機構,《地圖臺灣》、《經緯福爾摩沙》、《測量臺灣》、《原漢界址圖》等等都是質量俱優的地圖集。既然如此,為什麼我還要撰寫臺灣歷史地圖集?

  在我看來南天書局出版的臺灣古地圖比較側重於古地圖類型的整理與分類,當然這都是非常重要的臺灣古地圖基本參考書,但並不是我撰寫歷史地圖集的方向。中國史學傳統中的左圖右史,在我看來,似乎隱含了某種假設前提:地圖只是史書的附圖,主要是為歷史事件提供地理上的說明。然而在此假設前提之前,還需另一個假設前提,那就是古地圖都必須正確無誤。歷史地圖集真的只能做為歷史事件的地理信息說明?地圖有可能完全正確無誤嗎?我並不那麼認為。

  我認為古地圖是歷史的另一種文本,它可以為文字撰寫的歷史提供地理上的說明,也可以獨立存在於文字撰寫的歷史之外。簡單的說,只要能正確的解讀古地圖中所記錄的地理信息符號,古地圖也可以作為記錄歷史事件的文本。關鍵是我們要能讀懂古地圖中記錄的地理信息,並分辨其對錯。

  本書撰寫的目的便在於針對學界熟知的前荷蘭時代、荷蘭時代臺灣古地圖,探討其源流,分辨其真偽,解讀其中獨立於文字撰寫的史書之外的歷史地理信息,而整合曹永和與夏黎明的研究成果是撰寫本書最主要的方法。

  完整的臺灣歷史地圖集是我畢生努力的目標,前荷蘭時代與荷蘭時代是臺灣現代社會的「創世紀」,也是臺灣走入世界舞臺的起點。本書就從這個起點為您述說屬於臺灣的故事。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3843177
  • 叢書系列:
  • 規格:精裝 / 196頁 / 21.3 x 28 x 2.74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本書分類:> >

書籍延伸內容

影片介紹

 

 

複試即將來臨,不知道小幫主們對於複試的筆試和面試都準備好了沒,幫幫今天來分享筆試和面試的注意事項,希望能對你們有用。 ... 筆試:更細更專業 研究生考試中的筆試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初試中的筆試,另一部分是複試中的筆試。如果說,初試中的筆試是對規定範圍內的專業知識的考核,那麼複試中的筆試則是對考生報考的專業進行更細緻的考察。因此它考察的內容更加專業,切口更小,更側重實踐,這是這一輪筆試的顯著特點。 因此,考生在複習的過程中,應注意更加深入地研究報考專業的知識,不僅要透徹地理解理論知識,而且要廣泛閱讀業內雜誌,對業內新聞有自己的見解,真正做到觸類旁通,理論能夠聯繫實際。一般來說,面試過程中,老師會從以下幾個角度進行提問: (1)專業知識。 面試里對專業知識的考察更靈活,例如老師可能會問一些行業內的一些熱點新聞,要求你根據自己所學的知識,來談談對這些熱點事件的理解。對此,考生一定要避免就事論事,僅僅局限於事件本身,也不能空談理論,而是要注意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用理論來指導實踐,或將實踐總結提升為理論。 (2)關注報考導師的研究方向。 導師的研究方向反映了這階段他關注的焦點,面試的時候他的興趣點,也很可能與他的研究方向有關,因此考生平時要多看相關專業領域的一些權威期刊,對所報考導師的學術觀點、論文、專著應有較深的了解。如果你的觀點和導師的一致或者可以在他的基礎上有所創新,那他一定會對你留下不錯的印象。 (3)畢業論文。 面試時,老師還會問一些關於畢業論文的問題,因為它是大學4年專業學習的一個總結,在一定程度上顯示了考生的研究能力。所以,在面試前一定要好好把握畢業論文的內容,一旦老師問起,不至於說不清楚。 (4)專業著作。 在面試時,考生會經常遇到這樣的提問:請你介紹一本自己閱讀過的專業書籍,這幾乎是文科專業面試時的常考題。這個問題考生完全可以在平時的複習中解決。閱讀相關專業著作不僅可以讓你在枯燥的複習中得到讀書的樂趣,而且學者們的智慧又能給自己以啟迪。 在讀書過程中,要寫好讀書筆記,記下心得體會,同時要積極思考總結,不妨在初試結束後寫一個完整的讀書報告,這樣有利於理清思路,也有利於對全書有一個更深刻的認識,在面試時可以敘述得有條有理,體現出自己的專業素養。 英語:題目並不難 面試過程雖然很短暫,具體到每個人只有15-20分鐘的時間,但是面試內容、形式卻多種多樣,要在這短短的時間內應對老師的各種中文、英文提問,同時展示出自己的專業水平和能力,贏得老師的肯定,實在不是一件容易事。 「我去年面試時候的英語口語題是這樣的:請用英文談一下你對××學校的印象。小李同學對記者回憶了去年他面試時的英語題,他最後英語口語的得分是85分,算是比較高的分數了,他的感觸是:「其實英語口語本身並不難,難的是調整好心態,面對考官不要緊張是重要的。」 另外,英語面試的題目其實也有規律可循。有一些典型問題是經常被問到的,比如: 1.Why did you choose Nanjing university?(你為什麼選擇報考南京大學?) 2.Why did you choose MBA?(你為什麼選擇報考MBA專業?) 3.What would you like to be doing five years after graduation?(畢業5年後,你希望從事什麼樣的工作?) 4.What has been your greatest accomplishment?(你曾取得的最大成就是什麼?) 5.Describe your greatest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請描述一下你最大的優點和缺點?) 6.What have you learned from the jobs you have held?(你從以往所從事的工作中學到了哪些東西?) 準備英語面試最好先寫一個自我陳述,就像中文的自我介紹一樣,儘量寫得詳細些,包括自己生活、學習的方方面面,然後把它翻譯成英文,流利地背下來,老師的很多提問都可以用其中的句子來回答。 對專業英語的考查是需要以一定的專業詞彙量為基礎的,但絕對不是單純的對詞彙的記憶,重要的是能用這些詞彙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和論述問題。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考生在平常的生活中多積累一些常用的短語和句子句型,在準備初試英語作文時,可以多背誦一些範文,記住裡面常用的表達方法,對提高口語水平是大有裨益的。 綜合素質:用細節說話 在面試中溝通能力也很重要,這往往反映了考生的綜合素質。而這些綜合素質又是經過細節體現的。 首先面試時要有禮貌,見到老師時要微笑問好,面試結束後要向老師致意。其次,面試中談吐要從容自信,但不要顯得漫不經心要平和,但不要死氣沉沉。與老師交流時,一定要準確地表達自己的見解,尤其是具有獨立思考的閃光點,充分顯示自己良好的專業素養。 在回答老師的提問時,要儘量使用專業詞彙、引經據典,適當的時候,不妨直接引用專業著作中的原話來回答問題。很多時候,老師提出的問題可能過於抽象,考生一時半會兒無法給出完整、清晰的回答,那麼你可以先針對這個問題舉一個小例子,以小見大說明問題,同時給自己留出時間思考該如何作答。

 

 

WEFV2626EFCEYYYB15VEF

 

 

 

文章來源取自於:

 

 

壹讀 https://read01.com/OAG8aeG.html

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exep/assp.php/888words/products/0010799777

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我們會立刻下架。

DMCA:dmca(at)kubonews.com

聯絡我們:contact(at)kubonews.com


霧峰美式沙龍專業剪髮推薦髮廊大遠百附近中長髮造型推薦髮廊烏日中長髮尷尬期推薦染髮店東勢自然蓬鬆髮型修改推薦髮廊
綠園道附近秋冬髮色怎麼選推薦染髮店 大雅頭皮護理專業染髮燙髮髮廊 台中西屯染髮推薦勤美誠品附近型男剪裁推薦髮型設計工作室 台灣大道附近短瀏海飛機頭 台中專業剪髮霧峰型男剪裁學生染髮推薦髮廊 東勢結構護髮推薦髮廊 韓式氣墊燙台中燙髮推薦一中商圈推薦韓式髮根燙推薦髮型設計工作室 新社單色染髮上班族染髮推薦髮廊 特殊漂色,台中客製染髮精選推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優惠商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